知識產權添力,勇攀科技高峰!200多項成果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行業資訊
“復興號高速列車”“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近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200多項成果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工作者們獲得表彰。
“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贝髸?,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擲地有聲。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作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知識產權的作用更加凸顯,知識產權的高質量發展直接關系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目標的實現。
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呈現出聚焦“四個面向”,服務“國之大者”等特點,涉及交通運輸、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多個重要領域。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深耕凝聚態物理領域,率領團隊首次實驗觀測到量子反?;魻栃?,在推動量子科技和量子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薛其坤就提出,“進一步提升專利質量和專利轉化運用能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重點”。4年后,清華大學憑借“以知識產權打包增資入股新公司方式推動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運行,加速能源綠色化轉型”入選了專利產業化十大典型案例。
射頻系統是無線通信、無人系統、航空航天、武器裝備等重要領域電子系統核心部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毛軍發及團隊完成的“射頻系統設計自動化關鍵技術與應用”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團隊打破傳統“路”的思維,以“場”分析為基礎,場路結合,研發出我國首套及系列射頻系統設計自動化軟件,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將成果用于400多家企業,支撐了國產5G基站/終端等產品的自主研發和多個重大工程。
海底鉆機是開展海洋地質及環境科學研究、進行海洋礦產資源勘探和海底工程地質勘查所必備的新型海洋高技術裝備。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步炎及團隊研發的“‘海?!盗猩詈:5足@機系統與取芯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萬步炎帶領團隊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持續研發“海?!毕盗秀@機系統,推動我國海洋資源探采裝備實現從無到有、從落后到領跑的飛躍。該項目累計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61件。
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來自企業的科研成果獲獎逐年增多,企業日益發揮創新主體作用。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項目“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的建設方,公司堅持科技創新,實現了諸多從“0”到“1”的突破。該項目取得了由188件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支撐的成套核心技術,實現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高質量建成。
此外,在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高校與企業聯手研發并實現產業化的成果不斷涌現。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永磁電渦流阻尼減振緩沖耗能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便是湖南大學等高校與湖南省瀟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綠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釋肥創制與應用”項目也由山東農業大學與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
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知識產權為科學家們攻堅克難勇攀科技高峰保駕護航。在奮力建設科技強國的征程中,知識產權必將提供強力支撐。
上一篇: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展播|活化館藏資源,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利用 下一篇:如何判斷書法作品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法官以案來說法 |